农业农村部:我国粮食产量连续8年保持在1.3万亿斤以上******
中新网1月18日电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8日举行新闻发布会,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、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在会上通报2022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时表示,2022年我国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。粮食播种面积17.75亿亩、比上年增加1052万亩,产量13731亿斤、增产74亿斤,连续8年保持在1.3万亿斤以上。
曾衍德介绍,2022年大豆油料扩种成效明显。大豆面积1.54亿亩,比上年增加2743万亩,是1958年以来最高的年份。产量2028万吨,增加389万吨。油菜面积达到1.09亿亩,增加近400万亩,油料作物总产量3653万吨,比上年增长1.1%。因供给增加和消费节约,食用植物油自给率提高1.6个百分点。生猪生产稳定发展。2022年底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略高于产能调控绿色合理区域上限。全年猪肉产量5541万吨、比上年增长4.6%。同时,牛羊禽肉、牛奶、水产品全面增产,蔬菜水果供应量足价稳。(中新财经)
农村地区如何“保健康、防重症”?从这本手册看解答****** 防疫热点问答|农村地区如何“保健康、防重症”?从这本手册看解答 新华社北京2月1日电题:农村地区如何“保健康、防重症”?为何要搞好村内环境卫生?——从《农村居民新冠病毒感染防治健康教育手册》看当前疫情防控重点 新华社记者李恒 农村地区仍然是当前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。农村地区如何做到“保健康、防重症”?一直在农村生活的人是否会感染新冠病毒?为何要搞好村内环境卫生?近日发布的《农村居民新冠病毒感染防治健康教育手册》,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专业解答。 该手册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健康司、国家卫生健康委宣传司组织编写、中国健康教育中心编著。 1.问:农村地区如何做到“保健康、防重症”? 答:我国农村地域广、人口多、人均医疗资源相对不足。为了最大程度降低新冠病毒感染带来的影响,更好保障农村居民健康,各地围绕“保健康、防重症”的目标,突出重点人群管理,做到医疗救治“关口前移”,其核心就是“早发现、早识别、早干预、早转诊”。 “早发现”主要是对65岁以上的老年人、孕产妇、儿童、残疾人等重点人群进行一对一包保联系,每周联系服务不少于2次,及时发现问题,及时处置。 “早识别”就是要加强对这些重点人群的健康监测,对可能出现的一些情况,比如有些基础病的并发症、新冠重症风险的苗头和倾向性症状出现以后,要及时识别,及时给予指导和转诊。 “早干预”就是在基层要配备必要的氧疗设备,如氧气袋、氧气瓶、制氧机,还要配备便携式血氧仪监测血氧,发现异常情况,迅速给予吸氧和相应的药物治疗,同时结合实际及时转诊。 “早转诊”就是发现了需要转诊的患者,要及时转到上级医院接受治疗。 2.问:一直在农村生活的人,会不会感染新冠病毒? 答:人群对新冠病毒普遍易感。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力强、传播速度快。过年、过节期间及前后,人员流动加大,返乡人员增多,也会有很多旅游者来往,加上节庆娱乐、聚餐聚会、走亲访友等人际交流活动,这些都加大了农村居民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。 3.问:赶集、去农贸市场或超市有哪些注意事项? 答:赶集或前往农贸市场、超市时,应全程佩戴口罩,咳嗽、打喷嚏时应避开他人且不应摘掉口罩,不随地吐痰。挑选商品或排队结账时,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离。注意手卫生,尽量少接触公共设施和物品。及时洗手或使用手部消毒剂,不要用不干净的手触摸口、眼、鼻。倡导线上、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采购,鼓励线上采购、上门配送、无接触交易等便利服务。 4.问:为什么要搞好村内环境卫生?家里没有自来水怎么洗手?乡亲间如何互助? 答:村内环境卫生与健康密切相关。乱扔垃圾、乱倒污水、乱堆柴草、禽畜散养,不仅影响村容村貌,更为各种传染病的滋生和流行制造了条件,给村民的健康埋下隐患。应做好环境整治,生活垃圾分类投放,日产日清,垃圾、污水集中处理;保护好饮用水源,治理排污渠、臭水塘;家禽、家畜圈养,各家各户要做到庭院及周围环境干净整洁。 如果家里没有自来水或其他清洁流动水源,可请他人用水盆、水瓢、水壶等器具盛水,倒在手上形成流动水冲洗。 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主动关心关爱、探视探访邻里,为有需要的乡亲提供代买生活用品、紧急送医等力所能及的帮助,将富余的治疗药品、口罩、消毒用品等分享给急需的乡亲。 5.问:婚丧嫁娶还要简办吗?走亲访友应注意什么? 答:婚丧嫁娶尽量简办,适当控制规模,避免大操大办。疫情比较严重时,要按照当地疫情防控的规定和要求,减少聚集性活动。 尽量不要举办大规模的家庭聚集性活动,减少亲朋聚餐聚会的规模、人数,缩短聚会时间。倡导电话、网络问候。 探亲访友时要做好个人防护,要佩戴口罩,注意手卫生,保持社交距离。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,9语种权威发布 |